原載于《現代物業·新業主》2020年1期/總第482期
很多人來過蘇州中心,但他們也許不知道蘇州中心有個不到200平方米的集中控制中心,它雖然不大但卻是蘇州中心真正意義上的中樞大腦——它全年365天24小時時刻運行保障著113萬平方米的蘇州中心,它可以掌握每個角度的視頻監控、每個停車位的車輛停放、每個進出口的進出情況、每臺水泵和空調風口的運行狀態、每個能源計的實時數值、每臺電梯的停層位置和運營狀態、每個消防主體是否報警,并且還能了解到蘇州中心各區域客流情況。每天這些每臺設備和傳感器產生的數字和視頻數據匯總成海量的運營數據,經過分析評判運用于優化管理和提高服務,兩年多來高效地保障了蘇州中心這個超大型城市綜合體的運營和管理。
那當時在設立集中控制中心時是如何考慮的?它的核心技術平臺心云系統是如何誕生的? 2017年8月臨近結束,蘇州中心的開業準備和各項技術驗收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在申報開業活動方案時,公安局收到我們開業當天預計人數為30萬人次的報告時,擔心由于蘇州地區沒有過這么大體量的綜合體項目開業,公安對30萬人次的人流量缺乏應對措施和預案,對開業及后期運營的保障無法做到萬無一失,因此需要一個穩妥的應對方案和技術手段才能審批開業。 為了順利開業,我們和公安組成開業安全保障小組,經過調研、評估和磋商,制訂了一系列的開業保障計劃。除了安保力量布置和應急預案演練外,重點需要建立一套以安全管理為核心的管理平臺,該平臺要時刻采集到蘇州中心每個角落的狀態。 于是我們從視頻監控著手,將原先分屬7個監控室的治安視頻系統統一接入一個平臺,在各出入口設置高清人臉識別探頭,采集人臉信息后實時傳輸到公安指揮中心用于數據比對,如出現可疑或受監控人員,屬地警員可以及時控制。 交通上我們把停車場的車位狀態、出入口信息也接入進來并傳輸給交警指揮中心,以便于周邊交通疏導和出入口車輛管控。當某一區域車位已滿,交警就可以通過交通信號或者人工干預將車輛及時引導到周邊其他停車場。 我們還一起調研了消防應急、城管、社區、安監等各職能部門,將他們關心的消防主機、電梯、扶梯、能源站等重點設備的運行狀態和使用情況進行了采集接入。同時商場運營團隊考慮到實際管理需求,把空氣質量、區域客流密度進行了接入。 經過一系列工作,我們有效整合了項目的視頻監控、設備、車流、客流、能源等九大系統。將這些原先單一的管理系統經過數據接口接入管理平臺,并且將日常管理所需的數據形成簡單可視化的界面,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界面的提醒就可以高效地運行這套管理平臺。 同時為了與政府部門的數據實時共享,我們還連接了與政府大數據中心的一條政務網專線,該專線將蘇州中心實時產生的數據傳輸給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根據管理需求分配給各職能局辦。通過這套系統,蘇州中心還可以得到很多周邊道路交通和軌道交通方面的公共信息,用于優化蘇州中心自身的管理。蘇州中心心云系統還獲得了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 由于沒有新增傳感器和采集設備,更多的是將原先的系統進行了整合和匯總,心云平臺總建設成本不到200萬元,還打通了系統和數據間的壁壘,同時傳輸給了政府部門用于智慧城市管理,提高了政府管理效能。它的開放式數據設計和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也與阿里、中經網等互聯網企業進行了合作分享。 根據蘇州中心云服務平臺的概念,也希望這個管理平臺能成為一個開放分享的系統,因此給它起名為“心云”。心云是開放的心云也是分享的心云,遇到所有來蘇州中心對此感興趣的同行,我都會認真分享我們的經驗,我想這也是心云的意義魅力所在吧。
這就是心云誕生的故事。 |